查看來源圖片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故事背景發生在17世紀中期,當時荷屬東印度公司快速發展,讓荷蘭中產階級增加,因此藝術的範疇從以往的貴族走向了平民百姓和商人。

在電影中常常可以看到運河,而運河也的確是荷蘭在17世紀的傑作,17世紀時荷蘭為了增加交通便利性和防禦城市,開鑿了三條重要運河(紳士運河、王子運河和皇帝運河)。和遠在中國的隋煬帝比起來,荷蘭的運河興建更像是當地商人、居民為了城市發展興建運河,城市擁有更高的自主權(當然兩者年代相去甚遠)。

我原本以為17世紀的傭人地位很低,這部電影顛覆了我的印象,女傭們能夠和小孩子們坐在一桌吃飯,雖然說對主人還是畢恭畢敬,但是已經有了最基本的保障和尊重。此外,我也看到了畫家面臨的困境,畫家無法隨心所欲地創作自己想創作的作品,得看買家的臉色吃飯,對維米爾這種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一件藝術品的畫家而言非常辛苦,這種情況也導致了維米爾窮困潦倒的一生。

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畫家為少女穿耳洞的一幕,在看了相關資料後我才知道,耳洞在當時的環境是貞節的象徵,因此少女痛得流下眼淚,並在之後找屠夫的兒子歡愉的畫面便充滿了暗示和象徵。儘管如此,17世紀時歐洲貴族們穿耳環也有追求配偶的意思,例如Anthony Van Dyck畫作中的查理一世就戴著耳環。

在電影中維梅爾對自己的妻子幾乎不理不睬,反而對葛利葉有好感,但實際上維梅爾很可能曾經自己的妻子為自己的妻子卡特琳娜做過畫,「讀信的藍衣少婦」就有一說是維梅爾的妻子。據說維梅爾最後被壓力壓垮而病死,畫作賣不出去,也沒有其他謀生手段,結束了自己窮困的一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rldexplorer 的頭像
    Worldexplorer

    worldexplorer

    World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