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心得
說到二戰時的猶太人故事,大家都會想到《美麗人生》。而《塵埃與灰燼》也是同樣背景下的故事,安傑羅和伊娃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安傑羅是來自美國的義大利裔男孩,伊娃則來自猶太家族。從小一起長大的兩人深愛著對方,卻因宗教因次一次次分別。安傑羅進入神學院一心成為天主教神父,與伊娃時遠時近。他害怕自己對伊娃的感情太過濃烈,讓他無法成為救濟世人的神父,卻又無法在義大利對猶太人的壓迫下放著伊娃不管。
說到二戰時的猶太人故事,大家都會想到《美麗人生》。而《塵埃與灰燼》也是同樣背景下的故事,安傑羅和伊娃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安傑羅是來自美國的義大利裔男孩,伊娃則來自猶太家族。從小一起長大的兩人深愛著對方,卻因宗教因次一次次分別。安傑羅進入神學院一心成為天主教神父,與伊娃時遠時近。他害怕自己對伊娃的感情太過濃烈,讓他無法成為救濟世人的神父,卻又無法在義大利對猶太人的壓迫下放著伊娃不管。
這是我第一本讀的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講述的是住在東京的島村,在雪國結識了藝妓駒子。駒子和島村產生了曖昧情愫,自此島村便不時拜訪,並和駒子相處。在島村的第二次拜訪時,他看到了另外一位女子葉子,便為她的美貌著迷。故事便圍繞著三人之間的微妙感情。坦白說,我對故事的內容沒有太大的感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平鋪直敘的故事,沒有太多的轉折,甚至在結尾的時候有一種"怎麼突然結束了"的感覺。從頭到尾都散發著淡淡的無力感,島村和兩人的感情始終不可能修成正果,也不應該期待能夠有任何結果。儘管知道不可能,澎湃的愛情仍然使人無法自拔。故事中的雪很符合這種淡淡的哀愁,因為雪有一種既輕巧又沉重的印象。因此瀰漫著一種若即若離、無法說清的情感。
作者的文筆非常的美,尤其是對景物和女性的描寫既簡潔又唯美,讓人深陷其中。故事的開頭就是名句:
大家總說《斜陽》和《人間失格》是破碎文學的代表。讀完《斜陽》後,即使不用過多解釋,我也可以明白為什麼會被稱為破碎文學。《斜陽》是太宰治以情婦的手稿寫成。雖然從來沒有明說,但字裡行間都透樂著對世間的失望,以及對生命的哀怨。書中的人物對時代的變化感到不安、徬徨,而又掙扎著想活下去,卻又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
《斜陽》以女主角和子為第一視角,講述家庭在戰後的日本遭逢的變遷。和子的母親是一位高雅的貴族,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貴族的氣質,和「斜陽」相呼應。最後仍敵不過肺結核而離世。和子的弟弟直治則是從戰後歸來,最後絕望而自殺。弟弟到死前還對自己的身分感到懷疑,他一方面為貴族,一方面又在試著融入平民社會。為了降低自己,他開始吸毒,成天用酒精麻痺自己,但依然擺脫不了貴族身分帶給他的負擔。
《月亮與六便士》以作者的視角描述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但我超討厭他,連《愛在瘟疫蔓延時》的阿里薩都沒這麼誇張。本書的故事很巧妙地以地點切割,把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分別在倫敦、巴黎和大溪地。作者與思特里克蘭德在倫敦相識,在他的眼中此人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他的談吐很一般,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他有一天拋妻棄子一個人前往巴黎畫畫。在巴黎他窮到活不下去,甚至差點死在病床上,最後被好心的施特略夫照顧,結果就勾引了他的妻子,最後還讓他的妻子自殺。接著他離開巴黎,前往大溪地,和當地人結婚以後專心畫畫,最後畫出了名氣,也在大溪地因病結束自己的一生。
大家總說《月亮與六便士》探討的主題是理想與現實的拉扯。月亮是遙不可及的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生活。而大家總說思特里克蘭德不顧一切追逐夢想的勇氣令人欽佩。但對我來說這樣的精神不但不值得佩服,甚至很可笑。在他做出選擇後,受傷的總是替他承擔結果的人,而不是他自己。他當然可以雲淡風輕的表現得無所謂。
《看不見的城市》是作家卡爾維諾的作品,在台灣也算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小說。但我覺得我沒有真正讀懂這本小說。《看不見的城市》像是一本詩集,每一小篇都是對一座城市的描寫,寫得唯美浪漫、維妙維肖。作者不具體的描寫每個城市的景色,但是用一些象徵或物品來代表每座城市。在故事中,口述這些城市的是來自威尼斯的年輕人馬可波羅,傾聽者則是忽必烈。故事的主線是兩人之間的互動,講述馬可波羅如何向忽必烈講述一座又一座城市,忽必烈則提出質疑。但是即使看完了整本書,我還是沒有看懂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涵,每個城市之間似乎沒有相互關聯(有共同主題但是沒有互動),而馬可波羅和忽必烈的對話也很抽象。也許是我閱歷太淺,對故事的掌握能力還不構透徹,或許幾年後再讀一次這本書,我就能真正看懂它了。儘管沒有看懂故事,裡面還是有一些我很喜歡的對話。
他所見到的,總是位於前方的某種事物,即使那是屬於過去的事物,那也是一個隨著他的旅途前進而漸漸改變的過去,因為旅人的過去,會隨著他所依循的路徑而變:不是指立即的過去,不是一天天的過往,而是指較為久遠的過去。每當抵達一個新城市,旅人就再一次發現他不知道自己曾經擁有的過去:你再也不是,或者再也不會擁有的東西的陌生性質,就在異鄉、在你未曾擁有的地方等著你。
《嫌疑犯X的獻身》的男主角石神是一位高中老師,他對搬來的鄰居靖子一見鍾情。靖子曾經離婚,其前夫富樫在離婚後仍不斷騷擾靖子和女兒美里。靖子曾經當過陪酒女郎,後來到便當店上班。而迷戀靖子的富樫每天都到靖子工作的店裡買便當。有天在爭執中,美里和靖子誤殺了富樫,為了替母女倆掩蓋犯罪,石神開始誤導警方,並指導母女倆如何應對警察等等。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石神的愛之強烈,他甚至不惜再犯下一樁殺人案來混淆視聽。
對我來說,這種犧牲奉獻的方式極其荒謬,石神雖然對靖子一見鍾情,但兩人也沒有進一步的認識。石神唯一做的事就是每天去買便當而已。這樣的互動產生的愛情真的是愛情嗎?石神愛的是靖子,還是自己的浪漫幻想?我覺得這樣的迷戀並不是真的愛情,而是一種石神的自我滿足而已,而這樣的單方面互動當然不會讓靖子傾心,只會讓她愧疚而已。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一本很特別的書,看完後我也無法確定,我是否真正了解故事角色們的心境變化。這是一場跨越了半個世紀,轟轟烈烈卻悄無聲息的愛情。男主阿里薩看到女主角費爾米娜後對她一見鍾情,她成為了他心中的女神,無論如何都要在一起的對象。阿里薩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情書,打動了情竇初開的費爾米娜,讓她也無可自拔地愛上阿里薩,費爾米娜甚至不惜為了阿里薩與家庭針鋒相對。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持續到費爾米娜見到阿里薩的那天,剎那間,她對他的感覺灰飛煙滅。然而,阿里薩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往後的半世紀時光中,阿里薩始終放棄不了心中的女神費爾米娜。在這段期間,費爾米娜已經成婚,嫁給了一位醫生,兩人常相廝守直到醫生過世。在醫生以離奇可笑的方式離世後,阿里薩再次出現在費爾米娜面前,並表達自己對這段感情的癡迷。其中阿里薩與無數的女人發生關係,不論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單身的或結婚的,但是阿里薩的心始終離不開費爾米娜。最後,兩人已霜鬢斑白,共同踏上郵輪之旅,完成這段跨越半世紀的愛情。
有人能了解,目睹愛人死去是什麼滋味嗎?深夜的迴廊亭裡,我的男友里中二郎被人殘忍地謀殺了!在熊熊烈火的焚燒下,他就死在我的身邊!一切來得太急,悲傷也蔓延得太快,但事後回想起來,我才明白這是一起「完美」的謀殺,而唯一不完美的是 —— 我,唯一的目擊證人,卻奇蹟似地活了下來!
我知道兇手正躲在黑暗中窺探著我,但他究竟是誰?又為何選擇了我和二郎?為了解開這種種謎團,我只好決定再「死」一次......
在MM重工擔任人工智慧機器人開發工作的拓也,苦學出身的他終於成為贏家,不但受到公司重用,他研發的新型視覺辨識機器人「布魯特斯」,更在日本和美國的國際學會上得到高度肯定,他也因此獲得升遷,並成為老闆的女婿候選人。
美好的前程正在等待著拓也,但是他在公司裡的地下情人康子卻懷孕了!就在拓也百般苦惱之際,竟有人向他提出一項計畫——聯手殺了康子!原來康子的情人不只他一個,老闆的長男直樹、同事敦司都和康子過從甚密,也都遭到相同的威脅。於是三個男人決定互相替對方掩護,以取得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展開這場大阪A殺人→名古屋B運屍→東京C棄屍的謀殺接力,然而事情的演變卻大大地出乎他們的意外之外......
智彥介紹了新交的女朋友給我認識,他說她叫麻由子。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就是我暗戀已久的女孩!雖然智彥和我情同兄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宛如女神般的她,為什麼會選擇智彥?看著她依偎在智彥懷裡,無法克制的忌妒,正在我的心底發酵......
《玻璃城堡》是作者珍奈特的回憶錄,講述了她從小離奇的成長背景。珍奈特有一個姊姊和一對弟妹,在她的記憶中,一家人總是在搬家。每次搬家時一家人總是只帶一點輕便的必需品,便匆匆踏上旅途。她的父親總是可以講出很多天馬行空的搬家理由,實際上就是欠了一屁股債。因此,和一般人不同,珍奈特從小就是在很特殊的環境下長大,她的父親會在曠野之中向她解釋各種岩層、星空等大自然的運作法則,一家人常常在星空下入眠。同時她的父親也對科學感到著迷。他的夢想藍圖就是為自己的家人在沙漠中蓋一座玻璃城堡,給他們夢幻般的生活。
我從國高中到現在雖然看了不少小說,但最近才開始接觸推理類型。就像看奇幻小說的人一定聽過《迷霧之子》系列一樣,《東方快車謀殺案》在推理小說界也有著不可撼動的殿堂級地位,今天在二手書店偶然看到,就買回家看完了。
故事的開頭是艾迪生命的結尾,艾迪在碼頭旁的遊樂園做著維修的工作,日復一日。艾迪是一位老人,他的腿在戰爭中受傷,身體也日漸衰老,對生活失去了熱情,猶如一張風乾的皮囊,每天做著例行的工作。在某一天的工作中,艾迪為了救一位小女孩而喪命,開始了在天堂的旅程。